兩億年與兩百年的事——貴州龍、查白布依村和魯屯古鎮(zhèn)之行
在兩億年前,興義所在的貴州西部還是一片汪洋大海,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,特別是早已滅絕的海洋爬行類動物。
1957年,中國地質(zhì)博物館的胡承志先生在興義的頂效鎮(zhèn)綠蔭村發(fā)現(xiàn)了兩點四億年前生活在興義的海洋動物化石,后來鑒定為三疊紀鰭龍類,并命名為胡氏貴州龍。我去之前,對恐龍的認識還停留在脖子很長體積龐大的家伙。到了綠蔭村的博物館后,才發(fā)現(xiàn)原來還有10-30CM的小龍。
貴州龍化石一
貴州龍化石二
工作人員開館
其他海洋生物化石
魚類化石
雙龍出海
博物館有些簡陋,館門口掛著一排牌匾,諸如全國科普教育基地、中國科學院工作站、北京大學實踐基地等等,可來綠蔭村的人卻是很少。我到博物館沒有看見一個人,門口遇見掃地的大叔便詢問博物館還開張嗎?正在擔心是否會撲空一趟時,找到了工作人員。幸好遇上了岑先生,他給我普及了一堂地質(zhì)課程。通過他的講解,我萌生以后可以帶更多的人來這里做科普夏令營活動,蠻有意義。
在貴州除了頂效發(fā)現(xiàn)貴州龍以外,在關嶺同樣發(fā)現(xiàn)有大量的海洋時期化石。目前這兩個地方,都是國家地質(zhì)公園。通過來頂效目睹兩億多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,加深了此次貴州西部考察的地質(zhì)認識。黔西山水的迭蕩起伏,是億萬年的地理演變而成。海洋變成高原,這種演變就是目睹了海洋時期的生物化石,都難以想象。
查白村的裝飾
村民一
村民二
村民三
古井
村民四
節(jié)日時的趕歌場
查白村,是個布依族村落,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一,來這里趕歌場的人,人山人海。據(jù)當?shù)厝苏f,十公里以外車就進不了村子了。在平時,這里的游客幾乎沒有。實際上,查白村除了趕歌這個節(jié)日聞名外,可以說沒有什么看點。村落本身很普通,找到村主任了解,說有查白古橋、查白古井、查白古廟,在我探訪后不禁啞然失笑。所謂的古橋,是新修沒多少年的橋。古井,看外形,勉強算上吧。而古廟,則是才修幾年的新廟。在古廟,看到當?shù)厝藗兙捶畹氖怯^音菩薩和財神爺。從敬奉的神來說,當?shù)夭家雷宓臐h化已相當明顯。
在查白,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當?shù)厝诉是很純樸。問路時,都很熱情。因為語言問題,很費勁地與村民交談。當我提出能否為他們拍照時,他們既大方又害羞。阿婆看著我的鏡頭很拘謹,交談時那自然的笑容就收藏在滿臉風霜之下。
查白村,看到了布依族的一個縮影。在民族交融中,布依族的民族傳統(tǒng)并沒有太多存留。
魯屯古鎮(zhèn)
魯屯牌坊一
魯屯牌坊二
魯屯人家
我這個不速之客引起它的觀望
精美的石雕
魯屯古鎮(zhèn),在我收錄的所有興義相關書籍中,均未有記錄。就是《興義史話》一書,都沒有魯屯的片言只語。去魯屯,是因為我從相關書籍中得知這里有牌坊群。這讓我想到中國最突出的安徽堂樾牌坊群,在田野上,穿過重重的牌坊門,那是真正地穿越了厚重的歷史啊。帶著這樣的情素,心想不知遠在西南邊陲的魯屯牌坊是否也有一番氣勢呢。
魯屯周圍產(chǎn)煤,從萬屯到魯屯的途中,一路黑塵滾滾。幾經(jīng)周折,來到魯屯牌坊前,被黑塵污染的心即刻心花怒放。
魯屯牌坊群原有四座,其中一座在1966年的風云中被拆毀。剩余三座保存完好。三座的特點是四柱三間五樓,樓角均以飛檐點綴。兩座百歲坊,一座節(jié)孝坊。在精美程度上,建在三岔口的節(jié)孝坊尤其漂亮。節(jié)孝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的1840年,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了。雖然部分石料已經(jīng)風化,仍然掩蓋不了雕刻的精致。
現(xiàn)在的魯屯鎮(zhèn)主要在公路兩旁發(fā)展,牌坊所在的古鎮(zhèn)位置少有人居住。如果不是旁邊有座小學帶來人氣,那在這里能見到的人基本門可羅雀。時光流淌在百年的石坊中,歲月存留在無聲的歷史中。
從接觸兩億多年前的化石,到近兩百年的石牌坊,百年在時光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單元,就是兩座百歲坊記錄的百歲老人也只不過保存一百年的記憶。人有限的生命該做些什么,才不枉活這一世呢?
2012-11-23寫于古興義府
編輯:Jay飯?zhí)叵?/p>
![](/images/ldqxn_wx.jpg)